甲鱼对温度敏感,日变化需控制在1℃-2℃,避免超过3℃,尤其避免骤冷或骤热。
分层调控:南北走向温棚可南面增氧通风,东西走向则需全面通风;冬季晴朗时可开窗通风1-2小时促进气体交换。
加热设备:若无法提供自然越冬条件,需使用加热棒维持28-32℃,并定期检查设备稳定性。
二、水质管理定期消毒:使用金碘、新威特等低刺激消毒剂处理水体,避免使用含氯制剂。
指标监控:保持pH值7.5-8.5,总氨氮<1.5mg/L,溶解氧>4mg/L,定期使用新绿威等药剂净化水质。
换水与增氧:越冬前换水1次,保持水体透明度30厘米以上;中午阳光强时开窗增氧1小时,促进二氧化碳排出。
三、饲料与营养管理调整投喂:冬季减少投喂量,以高蛋白、高脂肪饲料为主,如鱼虾、动物内脏,并添加浮萍、青菜叶补充营养。
强化体质:越冬前停食1-2周,饲料中添加鱼油、氨基酸等营养剂,增强抗病力。
避免污染:冬眠前确保水质清洁,防止疾病传播。
四、疾病防控密度管理:减少养殖密度,挑出病弱甲鱼隔离治疗。
定期体检:发现病症及时治疗,重点预防病毒性肠炎、鳖痘等疾病。
卫生维护:保持养殖环境清洁,定期清理粪便和杂物。
五、其他注意事项冬眠管理:若需冬眠(10-12℃环境),需保证水质清洁,避免水中病菌感染。
通风与湿度:保持湿度40%以下,防止霉菌滋生;南方地区可适当加大通风量。
设备维护:定期检查加热棒、增氧设备等,确保正常运行。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提高甲鱼越冬存活率,降低疾病风险。若条件允许,可结合自然越冬与人工调控相结合的方式,根据甲鱼规格和养殖环境灵活调整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