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塘养甲鱼消毒是预防疾病的关键环节,需结合物理和化学方法综合管理。以下是具体操作要点:
一、池塘消毒生石灰消毒
- 新建或翻晒过的池塘需用生石灰(每亩1-2吨)泼洒消毒,覆盖池底和岸坡,暴晒1-2周后加水沉淀,确保无残留。
- 冬季空闲时放干池水冰冻曝晒20-30天,可结合底质改良剂(如过硫酸氢钾)使用,改善水质。
漂白粉消毒
- 池塘换水时,用漂白粉(百万分之一浓度)兑水后全池泼洒,可配合微生物制剂(如“金碘”“强灭灵”)使用,增强消毒效果。
其他消毒剂
- 病害高发期可选用碘伏、聚维酮碘等低刺激消毒剂浸泡甲鱼苗(2-4分钟)。
二、水体管理定期换水
- 每隔1-2个月换入1/4池水,排出老水,降低病原微生物浓度。
- 换水时同步消毒新水,可使用生石灰(百万分之十-十五)或漂白粉(百万分之一)。
生态调控
- 每亩投放茶饼(中间打孔)或烟杆浸泡水后泼洒,可预防甲鱼病害。
- 保持水体溶氧量,天气晴朗时灌入新水并排出老水,配合使用“粒粒氧”等增氧设备。
三、预防措施苗种处理
- 甲鱼苗用碘伏浸泡2-4分钟或聚维酮碘稀释液消毒,运输和孵化过程中避免碰撞受伤。
- 低温季节(如早春)可配合氨基酸、低温藻肥水泼洒,降低病原载量。
日常管理
- 工具、设备定期消毒(如“强力海因”喷雾或阳光暴晒)。
- 发现病死甲鱼及时捞出隔离,发病池单独管理。
- 饲料中添加免疫多糖、维生素C等增强抗病力。
四、注意事项避免使用含氯量过高的消毒剂(如漂白粉),防止甲鱼中毒。
消毒后需充分换水,确保消毒剂残留达标。
结合生态养殖模式,如种植水生植物、使用微生物制剂维持水质平衡。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预防甲鱼常见病害(如腮腺炎、肠炎),保障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