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水产养殖溶氧度标准值

           

水产养殖中溶解氧(DO)的合格标准需根据养殖品种、养殖模式及水质管理目标综合确定,具体标准如下:

一、常规养殖标准基础要求

- 多数水产动物(如草鱼、鲤鱼等)的日常养殖需保持溶解氧≥5mg/L,最低不低于3mg/L。

- 特种水产品(如对氧需求高的鲈鱼、虾类)建议维持3mg/L以上。

昼夜波动范围

- 24小时内需保证至少16小时DO≥5mg/L,其余时间≥3mg/L。

- 夜间溶氧最低点需高于4mg/L,避免浮头现象。

二、不同溶氧水平的影响

| 溶氧量(mg/L) | 猪类 | 鱼类 | 虾类 | 特种水产(如鲈鱼) |

|----------------|------|------|------|------------------|

| ≥5 | 合格 | 优质 | 优质 | 优质 |

| 4-5 | 可接受 | 良好 | 良好 | 一般 |

| 3-4 | 边界值 | 可接受 | 边界值 | 需关注 |

| <3 | 不合格 | 缺氧 | 缺氧 | 危险 |

| <2 | 危险 | 严重缺氧 | 严重缺氧 | 立即处理 | 三、补充说明

溶氧与生长关系:

溶氧≥5mg/L时,鱼类摄食和生长速度最佳;溶氧≥4mg/L时,摄食量可提高20%-30%。

管理措施

通过增氧设备(如微孔曝气、水车增氧)维持溶氧;

定期换水、改善底质、控制污染源以减少耗氧因素。

四、参考标准依据

我国《渔业水质标准》规定:连续24小时中,16小时以上需≥5mg/L,其余时间≥3mg/L;鲑科鱼类栖息地冰封期需≥4mg/L。不同地区或企业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标准,建议结合养殖品种特性制定具体方案。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

推荐阅读

农业知识▪优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