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养羊去虫土方法

           

养羊土方法驱虫需结合传统经验与科学管理,以下是综合推荐的方法:

一、驱虫前准备

健康检查

观察羊群是否出现消瘦、腹泻、贫血、被毛粗乱、颌下水肿等寄生虫感染症状。通过粪便显微镜检查虫卵,确认感染类型(如线虫、绦虫、肝片吸虫等)。

驱虫计划制定

- 时间安排:

春秋两季各一次(寄生虫活跃期),羔羊断奶后首次驱虫(2-3月龄),孕羊产前1月和产后1月。 - 药物选择:根据寄生虫类型选择专用药物,如肝片吸虫用三氯苯达唑,肺丝虫用左旋米唑等。

二、驱虫方法

体内驱虫

- 口服给药:

将药片碾碎混入饲料或灌服,需空腹禁食12小时,驱虫后观察4小时是否出现呕吐反应。 - 注射给药:伊维菌素皮下注射(0.2mg/kg体重),左旋咪唑肌肉注射(10mg/kg体重),均需停药7天。

体外驱虫

- 药浴法:

使用0.025%-0.05%双甲脒乳液或5-15mg/L溴氰菊酯药浴,全身浸透(避开头部),浴前8小时停食,防止呛水。 - 喷淋法:喷雾器喷洒药液至全身,重点处理耳后、腹下等隐蔽部位。

三、注意事项

药物安全

- 伊维菌素不可肌内注射,需口服或外用;敌百虫等有机磷酸酯类药毒性大,仅限体外使用。 - 药物选择需结合羊群年龄、体重及寄生虫种类,孕羊需选用安全性更高的药物(如左旋咪唑)。

操作规范

- 驱虫前禁食12小时,驱虫后观察4小时;药浴时水温控制在37-42℃,避免羊群受凉。 - 联合用药时需注意药物配伍禁忌,避免毒性叠加(如伊维菌素+阿苯达唑)。

季节性与计划调整

- 秋季(9-10月)和春季(3-4月)是驱虫高峰期,可安排全面驱虫。 - 根据当地寄生虫流行情况调整驱虫频次,南方高温地区可增加频次,北方干旱地区可减少。

四、后续管理

驱虫后观察

- 驱虫后2-3天观察羊群精神状态、粪便情况,若出现中毒症状(如呕吐、腹泻)需及时治疗。 - 建立驱虫档案,记录药物使用情况、羊群反应及粪便检测结果。

综合防控

- 加强饲养管理,提供清洁饮水和营养丰富的饲料,增强羊群免疫力。 - 定期消毒羊舍,切断寄生虫传播途径。

通过以上方法,可有效控制羊群寄生虫感染,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

推荐阅读

农业知识▪优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