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怎么养殖青蟹

           

青脚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场地选择

养殖池塘应选择无工业废水、无污染、水质清新、pH值在7.8-8.6之间、水温在10℃-30℃以内、潮差大的地方。池塘面积以单养青蟹的池塘以3亩-5亩为宜。

蟹苗放养

选择优质蟹苗进行放养,放养前必须对塘内进行一次全面清淤消毒。消毒后,应及时进注海水,并保持水深20厘米-30厘米,直至放苗前2天-3天把池内水位增高到1米以上。一般可于6-7月份放养蟹苗。

水质管理

保证水质的干净清澈,并根据池塘中的水质情况适量换水。注因为青蟹会出现脱壳的情况,因此为了保证它能顺利度过脱壳期,在这个阶段不仅要保证水质的干净卫生,而且还要求有充足的溶氧量。

饲料投喂

青蟹的食物主要可以利用天然的一些饲料,如贝壳类、小型甲壳类的虫子、小鱼小虾和螺蛳。人工投喂的话,最好选择在傍晚进行,投喂量要根据每天的天气、水质、温度以及青蟹胃口来决定,一般在夏天吃得多,冬天吃得少。

定期巡塘

定期巡视池塘,观察青蟹的进食情况以及水质的变化情况。每天早晚各巡一次,并做好进出水设备、防逃设备的维护,同时定时查看天气预报,做好各种恶劣天气的应对,特别是下雨后要及时换水。

养殖设施

蟹池应建在风平浪静、有淡水注入、无污染的内湾,位于中潮线以下有一定倾斜度的沙泥滩涂上,蟹池的水深要求干潮时能保持0.8~1米。面积以2~5亩居多。池堤为三合土、石块、水泥砌成的无坡度的直立堤。若是土堤,则要拦网或插上竹箔,以防止青蟹越堤逃走。

放养密度

根据季节、个体大小、饵料和蟹池等条件来定。若放养密度过大,因拥挤容易发生互相钳斗的现象,引起伤亡。若放养密度太小,则浪费水体,影响效益。一般当年养成的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放养1.5~4.5只,即每亩放养1000~3000只为宜。

养殖周期

如果是在春天引进蟹苗养殖,大概在12月时候能养成扣蟹,第二年继续进行养殖,第二年的秋季可以完成上市。整个养殖周期大概只一年半左右。但是如果自己从孵卵开始培育可能需要两年时间。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青脚蟹,并确保其健康生长和高产。

推荐阅读

农业知识▪优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