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玉米种植后没有水怎么办

           

玉米种植后若遭遇缺水情况,需根据生长阶段采取针对性措施,具体如下:

一、出苗期(播种后1-2周)优先保证出苗水

播种后应立即灌水,确保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65%-75%,避免因缺水导致发芽失败或出现大小苗。

傍晚浇水更佳

选择傍晚进行灌溉,可减少水分蒸发,降低植株萎蔫风险。

二、拔节期(需肥需水高峰期)

加强灌溉频率

每隔2-3天浇一次水,确保植株获得充足水分和养分。此时缺水易导致茎秆弯曲、穗部发育不良。

配合追肥

可在浇水时添加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三、抽雄吐丝期(花穗期)

大水漫灌

需水量较大,建议进行大水漫灌,帮助花穗充分发育。此阶段缺水会影响授粉受精,导致产量下降。

避免中午浇水

此时段高温会加剧水分蒸发,应选择早晚各浇一次水,减少热害影响。

四、成熟后期

减少浇水

植株进入衰老期后,需水量减少,可适当减少浇水频率,避免过度灌溉导致烂根。

五、特殊天气应对

高温干旱:

若持续高温且无雨,需优先保证出苗期水分,后期可通过喷施叶面肥维持植株活力。

长时间无雨:需及时灌溉或改种耐旱品种,避免因缺苗导致整块地放弃。

六、预防措施

改善土壤墒情:播种前可通过覆盖地膜或蓄水保墒,提高出苗率。

选择抗旱品种:在种植前筛选抗旱性强的品种,降低因干旱造成的损失。

若采取上述措施仍无法缓解缺水状况,建议结合当地气候条件调整种植策略,必要时咨询农业技术专家。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

推荐阅读

农业知识▪优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