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玉米种植规定标准是多少

           

玉米种植规定标准涉及品种选择、种植密度、土壤管理、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具体要求如下:

一、品种选择与种植规模

品种特性匹配

根茎型品种宜密(3500-4500株/亩),紧凑型品种适中(3500-4000株/亩),平展型品种宜稀(3000-3800株/亩)。

种植规模要求

需达到10亩以上,以体现新品种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和示范效应。

二、种植密度与行距

密度调整原则

- 茎秆松软/大穗型品种宜密(3500-4500株/亩);

- 茎秆坚硬/小穗型品种宜稀(3000-3500株/亩);

- 土壤肥力强时适当增加密度,瘦弱地块需稀疏种植。

行距与种植模式

- 标准行距40-60厘米,宽行距70-80厘米;

- 可采用窄行距(40-50厘米)或等行距(60-70厘米)。

三、土壤管理

土壤要求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酸碱度6-8最为适宜;

土层薄或肥力差的地块需通过深耕、施肥、灌根等方式改良。

整地与施肥

播种前深耕30厘米以上,施足基肥(氮:磷:钾=2.5:1:1.5),并根据产量需求调整追肥。

四、环境管理

温度管理

- 发芽期需18-20℃,苗期16-21℃,拔节期15-27℃,开花期25-26℃,灌浆期20-24℃;

- 高温(>35℃)或低温(<10℃)会抑制生长或导致花果发育不良。

水分管理

需水量大,需保持土壤湿润,夏季高温时需水量增加,雨季注意排水防涝。

五、病虫害防治

综合防治

采用农业防治(合理密植)、物理防治(黄板诱虫)和化学防治相结合,优先使用生物农药;

定期监测病虫害,发现疫情及时隔离处理。

六、其他技术要求

播种管理

播种深度3厘米左右,采用条播或穴播,精量播种可减少养分浪费;

壁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调整,耐密品种可达3500-4500株/亩。

产量监测与标准

通过测穗、测粒等手段监测产量,单株产量目标因品种而异(例如郑单958高产型可达4500株/亩以上)。

以上标准需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灵活调整,建议参考品种手册或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指导。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

推荐阅读

农业知识▪优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