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大棚玉米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一、种植前准备地块选择

- 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透气的地块,避免盐碱地及污染土壤。

- 地块需具备一定隔离条件,便于病虫害防控。

土壤处理

- 深耕30厘米后暴晒熟化,施入有机肥(如农家肥、复合肥)并充分混合。

- 可添加N、P、K元素缓控释复合肥(如17-7-18型)提升肥力。

品种选择

- 根据市场需求选择抗逆性强、高产的品种,如“裕丰303”“登海3466”等。

- 部分品种需进行引种试验,确保适应性。

二、播种管理

播种时间

- 春季播种以2-3月为宜,此时可避免低温影响,6月即可采收。

- 冬季大棚可移栽鲜食玉米,需控制温度在6-30℃之间。

播种方法

- 采用点播或精播,株距16-35厘米,行距50-60厘米,播深4-6厘米。

- 播种前喷施330g/L施田补封地,抑制杂草种子萌发。

育苗与移栽

- 幼苗长出4片真叶时揭开地膜透气,移栽前进行通风炼苗。

- 移栽时保持根系完整,浇足定根水,覆盖遮阳网或稻草降温。

三、田间管理

水分管理

- 保持土壤湿润,避免积水,干旱时滴灌追肥。

- 大喇叭口期需水量大,可结合滴灌喷施高钾型水溶肥。

施肥管理

- 基础肥:整地时施入有机肥和复合肥(N-P-K=17-7-18)。

- 追肥:拔节期追施尿素20kg/667m²,大喇叭口期再追施一次。

密度调控

- 株距16-35厘米,行距50-60厘米,避免过密导致小穗或倒伏。

- 可采用大小行栽培,提高通风透光性。

四、病虫害防治

预防措施

- 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浸种或温水处理种子。

- 定期清理田间杂草,减少病虫害滋生环境。

综合防治

- 结合生物防治(如放飞赤眼蜂)、化学防治(如喷施杀菌剂)和物理防治(如黄板诱虫)。

- 抽穗期重点防治叶斑病、锈病,虫害可用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药剂。

五、采收与储存

采收时机

- 当籽粒乳线消失、呈现金黄色且无乳汁时采收,避免过早导致籽粒不饱满。

- 优先采收成熟度一致的植株,减少浪费。

储存与运输

- 采收后及时晾干,避免霉变,当天采收当天上市。

- 运输时覆盖遮阳网,防止日晒损伤。

六、其他注意事项

温控管理:

夏季高温时通过通风、喷水降温,冬季需防寒保温。

设施维护:定期检查大棚结构,修复破损处,确保保温遮荫设施有效。

以上技术需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及品种特性调整,建议种植前进行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

推荐阅读

农业知识▪优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