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生猪价格受谁控制的呢

           

生猪价格的形成受多重因素影响,定价权在不同市场阶段和环节存在动态变化,主要涉及以下主体:

一、屠宰场与大型养殖企业的主导作用

屠宰场的定价权

屠宰场通过控制屠宰量、冷冻储藏和销售渠道,对价格具有显著影响力。例如,双汇、雨润等大型屠宰企业通过收购价设定区域标杆价,甚至推出猪价指数指导行业。在供大于求时,屠宰企业掌握绝对定价权,可压低收购价;供不应求时,定价权可能向养殖户转移。

大型养殖企业的协同作用

温氏、正邦、牧原等龙头企业通过自繁自养模式,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对价格形成一定影响。但整体来看,其定价权仍受限于屠宰场和市场需求。

二、市场供需关系的基础性作用

供应端的影响

生猪存栏量、出栏量及非洲猪瘟等疫情冲击直接影响供应。例如,2019-2020年非洲猪瘟导致存栏量锐减,推动价格大幅上涨。供应宽松时,价格下跌;供应紧张时,价格回升。

需求端的局限性

消费需求对价格的影响有限,因猪肉属于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较小。价格波动主要受产量和成本因素驱动。

三、其他影响因素

政策与资本的作用

国家补贴、环保政策及资本杠杆运作(如多轮养殖扩张)会间接影响供需平衡,但非直接定价因素。

产业链协同与博弈

养殖户、批发商、屠宰企业之间通过信息博弈影响价格。例如,养殖户为保收益可能接受低价,批发商则通过调控流通环节稳定市场。

总结

当前生猪价格受屠宰场和大型养殖企业主导,但实际定价权需结合市场供需动态。养殖户在供不应求时有一定话语权,但整体仍处于弱势地位。未来需关注政策调控、疫情防控及产业链整合对价格的影响。

推荐阅读

农业知识▪优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