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水稻田里怎么套养泥鳅

           

在水稻田里套养泥鳅需结合水稻种植与泥鳅养殖需求,以下是综合技术要点:

一、稻田选择与改造田块要求

选择保水保肥能力强、土壤肥沃(腐殖质含量高、粘性适宜)的稻田,排水系统良好且无污染。避免选择低洼易淹田或土壤板结地。

田埂加固

加高田埂至50-80厘米,防止雨水冲刷和泥鳅逃逸。可在田埂外围种植防逃植被(如芦苇)或设置金属网。

挖沟设计

- 鱼沟:

沿稻田四周开挖宽2米、深60厘米的“十”字形沟,占稻田面积的5%-8%,用于泥鳅活动及躲避高温。

- 喂食沟:在鱼沟交叉中心挖深1米、宽5米的方沟,便于集中投喂饲料。

二、泥鳅放养管理放养时间

通常在水稻插秧后10-15天开始放养,单季稻在第一次除草后进行,双季稻可在第二季插秧后操作。

放养密度

- 亲体放养:

每亩放养10千克泥鳅亲体,规格3-4厘米/尾,避免混养其他鱼类。

- 苗种放养:规格3-4g/尾时,每亩放养2万尾左右。

投喂与饵料

- 天然饵料:

利用稻田中的昆虫幼虫、蚯蚓等天然食物,夏季可补充发酵猪粪或鱼食。

- 人工投喂:规格较大时需定时投喂,建议搭配米糠、豆饼等,每天1-2次。

三、田间管理水质与水位控制

- 保持田面水深10-20厘米,夏季高温时加深至60厘米以上,防止泥鳅死亡。

- 定期检测水质,使用生石灰消毒稻田,避免使用毒杀性农药。

防逃与捕捞

- 进排水口安装防逃网,稻田四周设置木桩或塑料网。

- 秋季收获前排干稻田,冬季可引诱捕捞;春季捕捞时在出水口装竹篓。

四、注意事项

品种选择:

种植矮杆、抗病虫的水稻品种,减少农药使用。

高温管理:通过灌水降温、遮阳棚等方式维持适宜水温。

疾病预防:定期检查稻田健康,发现病虫害及时处理。

通过以上步骤,可实现水稻与泥鳅的协同生长,降低养殖成本并提高综合收益。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

推荐阅读

农业知识▪优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