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小龙虾疾病防治

           

小龙虾的疾病防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败血病

症状:病虾体表出现大小不一的出血斑点,特别是附肢和腹部明显,肛门红肿,最终死亡。

防治方法

及时隔离病虾,并进行池水消毒,每667平方米水深1米用生石灰25—3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

每667平方米取750克烟叶用温水浸泡5—8小时后全池泼洒,同时每公斤饲料中添加盐酸环丙沙星1.25—1.5克投喂,连喂5天。

水霉病

症状:菌丝侵入虾表皮肌肉,形成肉眼可见的“白毛”,病虾消瘦乏力,活动焦躁,摄食量下降,严重者死亡。

防治方法

在捕捞、搬运、放养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虾体损伤。

用1%—2%食盐水对病虾进行较长时间浸浴。

每立方米水体用食盐和小苏打各400克兑水全池泼洒。

烂鳃病

症状:病虾鳃丝发黑,局部霉烂。

防治方法

经常清除虾池中残饵、污物,保持养殖环境卫生。

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2克兑水全池泼洒。

黑穗病

症状:病虾鳃由红色变为褐色或淡褐色,直至完全变黑,引起鳃萎缩,病虾伏在岸边不动,最后因呼吸困难而死。

防治方法

保持养殖水体清洁,溶氧充足。

用3%—5%食盐水浸浴病虾2—3次,每次浸浴3—5分钟。

每立方米水体用亚甲基蓝10克兑水全池泼洒。

烂尾病

症状:病虾尾部有水泡,导致尾部边缘溃烂、坏死或残缺不全。

防治方法

避免虾受伤,减少相互残食。

定期进行水体消毒,保持水质清洁。

使用生物改良剂调节水质,适当投喂药饵。

软壳病

病因:体内缺钙,光照不足、pH值长期偏低,池底淤泥过厚、虾苗密度过大、长期投喂单一饵料。

症状:虾壳软薄、体色不红、活动力差、觅食不旺、生长缓慢、协调能力差。

预防方法

冬季清淤,用生石灰清塘,放苗后每20天用25毫克/升生石灰泼洒。

控制放养密度,池内水草面积不超过池塘面积30%。

投饵多样化,适当增加含钙饵料。

治疗方法

20毫克/升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

用鱼骨粉拌新鲜豆渣或其他饵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7-10天以上。

烂壳病

病因:由假单胞菌、气单胞菌、黏细菌、弧菌或黄杆菌感染所致。

症状:病虾壳上有明显溃烂斑点,斑点呈灰白色,严重溃烂时呈黑色,斑点下陷,出现空洞,最后导致内部感染,甚至死亡。

预防方法

运输投苗时操作要细致,伤残不入池,苗种下塘前用3%食盐水消毒5分钟或3.2毫克/升青霉素浸泡15分钟。

平时操作小心,尽量不伤苗。

保持池水清洁,投饵充足。

每15-20天用25毫克/升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

治疗方法

用25毫克/升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1次,3天后再用20毫克/升生石灰全池泼洒。

用15-20毫克/升茶饼浸泡后全池泼洒1次。

每千克饵料用3克磺胺甲基嘧啶拌饵,每天2次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

推荐阅读

农业知识▪优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