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甲鱼苗要买回来要怎么养

           

甲鱼苗的养殖需要从苗种选择、环境管理、饲料投喂和疾病预防等方面综合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一、苗种选择与消毒选择标准

选择体肥、体型宽大、体表光洁、无伤残、活动力强的甲鱼苗,这类苗种抗病力强且适应性强。

消毒处理

- 孵化后处理:

刚孵化的甲鱼苗需在沙盆中游荡3小时以上,清洗后用高锰酸钾浸泡3分钟,再放入池塘。

- 放养前消毒:整池用生石灰(75-150公斤/亩)或漂白粉泼洒消毒,间隔15天重复一次,防止病原体滋生。

二、环境管理水质调控

- 保持水质pH值在7.0-8.5,溶解氧≥5mg/L,定期检测并换水(夏季每3-5天,春秋每周一次,冬季可减少频率)。

- 使用增氧设备保证水体溶氧,避免有害气体积累。

养殖池建设

- 池塘面积建议5亩左右,坡度1:2,底部铺25厘米淤泥,水深1.8-2.5米。

- 设置防逃墙(高40厘米)和遮阳棚,减少阳光直射,调节水温。

底质与生态营造

- 池底保留10-20厘米瘀泥层,新塘底层铺细泥,种植水葫芦、荷花等水生植物,搭配白鲢、草鱼等鱼类形成生态链。

三、饲料投喂

饲料选择

- 以动物蛋白为主(如鱼虾、蛋类),搭配蔬菜和配合饲料,长期使用低档饲料会导致"白底板"病。

- 30-60克/尾的鱼虾类饲料适合幼苗,后期过渡到配合饲料。

投喂技巧

- 水下投喂,饲料需软颗粒状,避免沉底发霉。每次投喂量根据食欲调整,控制在30分钟内吃完。

- 饵料台与水面成30-45度角,便于甲鱼取食。

四、疾病预防与管理

预防措施

- 每2周用生石灰消毒一次,投喂前清理残留饲料,避免细菌滋生。

- 保持水质清洁,合理控制养殖密度(2-3只/平方米),避免甲鱼之间争斗。

常见病处理

- 肺部充血病:立即换塘,避免用药导致死亡。

- 超载养殖:减少投喂量,降低生理负载风险。

五、其他注意事项

季节管理:

春秋季放养最佳,冬季需防寒保暖。

种苗运输:运输时保持水温20-30℃,避免冻伤。

通过以上综合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甲鱼苗的成活率与养殖效益。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

推荐阅读

农业知识▪优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