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冬天怎么样养泥鳅最好呢

           

冬天泥鳅养殖需特别注意保温、水质和饲养管理,以下是综合关键措施:

一、越冬环境选择与搭建室内养殖

冬季应选择塑料大棚或房屋内养殖,避免室外低温导致泥鳅冻伤。若条件允许,可在楼顶建立阳光房,利用自然光照和土壤发酵保持温度。

池塘改造

- 深化池塘水位至1.5-2米,确保底部有足够淤泥厚度(建议30厘米以上),为泥鳅提供温床和保温基础。

- 在池塘底部施用有机肥料(如畜禽粪便),促进淤泥发酵产热,增强保温效果。

二、水质管理

定期消毒

越冬前用生石灰(0.15公斤/平方米)消毒池底,防止病原菌滋生。冬季需每半月换水1/3,保持溶氧量在5mg/L以上,并使用微生物制剂调控pH值(6.5-8.5)。

氨氮控制

通过微生物制剂分解有机物,防止氨氮积累导致水质恶化。

三、饲养管理

营养调控

- 越冬前增肥至体表覆盖白霜,积累能量储备。饲料以动物性和植物性饵料各占50%为宜,水温降至15℃后减少投喂量至1%,低于13℃时停喂。

- 可添加复合氨基酸、维生素C等营养剂,增强泥鳅抗寒能力。

密度调整

越冬期放养密度比常规养殖高2-3倍(每平方米3-5公斤),提高空间利用率。

活动刺激

每天早晚各检测1次水温,当温度波动超过1℃时及时调整保温措施,避免应激死亡。

四、其他注意事项

防寒措施:

在露天越冬时,可在泥鳅洞穴覆盖稻草或木板,或使用保温箱(长90-100cm、宽25-35cm)分层饲养。

疾病预防:选择无病无伤的种鳅,越冬前进行彻底消毒,减少疾病风险。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保障泥鳅安全越冬,提高成活率。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

推荐阅读

农业知识▪优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