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小龙虾蜕壳泥鳅怎么养的

           

针对小龙虾蜕壳期泥鳅的养殖管理,可采取以下综合措施:

一、养殖环境管理池塘条件

- 选择水源充足、水草覆盖(25%以上)的浅水区域,水深控制在1.2-2米。 - 池底铺设15-20厘米软泥,保持微倾斜便于排水。

水质调控

- 保持pH值7.2-8.5,溶氧量≥5mg/L,氨氮含量≤0.5mg/L。 - 定期换水(1/3-1/4池水/周)或使用水质净化剂(如益生菌)。

防逃与隔离

- 设置防逃网(网孔≤1cm)和防逃设施(如稻田埂高40cm)。 - 若泥鳅泛滥,可捕捞或使用生石灰(15-20kg/亩)消毒后清塘。

二、放养管理

种苗选择

- 选用规格整齐(体长3-5cm)、抗病无伤的泥鳅苗,搭配5-8尾鲫鱼混养。 - 避免高温(>30℃)和低温(<15℃)时段放苗。

放养密度

- 每亩放养6-10cm规格泥鳅种1万-1.2万条,避免过密引发疾病。 - 褒义品种可适当提高密度至1.5万条/亩。

分阶段管理

- 苗种期(1-2月):

水位0.8米,多投水草提供栖息地,投喂蛋白饲料。 - 成长期(2-4月):水位加深至1.2米,增加投喂量并观察摄食。 - 收获期(4-6月):分批次捕捞,先大后小。

三、饲料与营养管理饲料选择

- 以天然饵料(蚯蚓、水蚤)为主,人工养殖可投喂米糠、豆饼、血粉等。 - 褒义品种搭配鱼虾类动物性饲料(30%-40%蛋白)。

投喂管理

- 每日2-3次,投喂量占泥鳅体重的2%-3%,早晚温度适宜时效果最佳。 - 褒义品种投喂后观察摄食行为,及时调整饲料配比。

四、疾病防控

预防措施

- 定期泼洒生石灰(15-20kg/亩)或漂白粉消毒,防止病原体传播。 - 保持水质清洁,避免混养密度过大引发疾病。

应急处理

- 若发现气泡病,可用5mg/L食盐水泼洒并换水;夏季缺氧时开启增氧设备。 - 发现病害及时隔离治疗,优先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体菌相。

五、综合种养技术(可选)

稻田套养:

利用小龙虾捕捞后稻田空闲期养殖泥鳅,降低养殖成本。- 轮养模式:在小龙虾生长季(9-12月)养殖泥鳅,次年同期捕捞,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管理小龙虾蜕壳期泥鳅的养殖,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

推荐阅读

农业知识▪优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