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饲料泥鳅鱼怎么养的活啊

           

养殖泥鳅鱼需注意环境管理、饲料选择与投喂技术,以下是综合要点:

一、养殖环境管理池塘建设

- 池塘深度50-100厘米,水深保持30-50厘米,岸边高出水面40厘米以上,池埂坡度60-70℃。

- 四周设置防逃网(120目)或砖石结构,进排水口包裹120目网布。

水质调控

- 水温控制在15-30℃,pH值6.5-8.5,溶解氧≥2毫克/升。

- 定期检测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发现污染时及时增氧或换水。

底质与生态维护

- 池底铺0.5尺厚土壤或水泥,种植水葫芦、浮萍等水生植物供遮荫和天然饵料。

- 保持水体适度流动,避免缺氧和积泥。

二、饲料选择与投喂

饲料配方

- 基础饲料:

植物性饲料(麦麸、米糠、豆饼、花生饼)占60-70%,动物性饲料(鱼粉、蚕蛹)占30-40%。

- 配合饲料:推荐使用专业配合饲料,育成期蛋白质含量36-38%,育苗期40%以上。

投喂方法

- 定时定量:

每日2次,早晚各一次,生长高峰期(7-9月)增加1次夜间投喂。

- 定点投喂:在池塘四周设置食台,距离泥鳅1.5-2米,避免浪费并便于观察取食情况。

饲料调整

- 育苗期(1-3个月):投喂量占体重5%-8%,育成期3%-4%。

- 根据泥鳅规格调整投喂频率,如每斤50条内减少至每天2次。

三、日常管理

疾病防控

- 每天观察行为和外观,发现异常及时隔离治疗,饲料中添加防腐剂和免疫增强剂。

- 清塘消毒时使用生石灰(水深7-10厘米用900-1125千克/公顷)或漂白粉,杀灭病原菌。

温度管理

- 夏季增氧设备,冬季保温(如覆盖稻草),避免极端温度导致缺氧或死亡。

收获与销售

- 体长达到商品规格(约15厘米)后即可收获,可采用网兜或捕捞机收集。

四、其他注意事项

混养管理:

泥鳅可与其他鱼类混养,利用其食剩饲料,但需控制种群密度。

种苗选择:选择体长5-10厘米、无病无伤的苗种,放养密度80-100尾/平方米。

通过以上综合管理,可有效提高泥鳅的养殖效率和成活率。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

推荐阅读

农业知识▪优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