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海鲜店怎么养不会死

           

要确保海鲜在养殖过程中存活率更高,需从水质管理、环境控制、疾病预防等多方面综合管理。以下是关键措施及注意事项:

一、水质管理海水配制与消毒

- 使用未受污染的天然海水或海水素调配盐度(通常为3.5%),若使用自来水需提前晾晒3-4天或用硫代硫酸钠(10公斤水加1克硫代硫酸钠)化学去氯。

- 避免使用含氯的自来水直接养殖,否则会毒害海鲜。

溶解氧与酸碱度调节

- 溶解氧需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可通过增氧设备或定期换水维持。

- 酸碱度(pH值)应调节至7.8-8.4,使用磷酸二氢钠和碳酸氢钠按1:100比例稀释后溶解于水。

水质监测与循环系统

- 每天检查过滤系统是否正常运行,及时清理死亡海鲜及腐烂物,防止水质恶化。

- 配置循环水系统,确保水体均匀性和氧气供应。

二、环境控制

温度管理

- 不同海鲜对温度敏感,例如鲍鱼、象拔蚌适合12-15℃,普通鱼类多需18-24℃。

- 使用恒温器维持恒定温度,并根据种类调整盐度(如海水盐度3.5%)。

换水与增氧

- 每天换水1-2次,减少病原体积累。

- 配备增氧泵,确保溶解氧含量始终高于5毫克/升。

三、疾病预防与死亡控制

早期筛选与隔离

- 入口海鲜需仔细清拣,剔除死亡、受伤或患病的个体,防止疾病传播。

- 建立隔离区,对病害海鲜进行无害化处理。

应急处理与观察

- 密切观察海鲜行为,发现异常(如浮肿、拒食)需立即排查病因(如缺氧、水质恶化)。

- 使用紫外线灯定期消毒养殖设备,减少病原微生物滋生。

四、其他注意事项

运输与暂养:

活海鲜运输时需保持低温(如冷藏或冰浴),暂养时可用淡盐水浸泡后转移至养殖环境。

硬件设施:配备氧气泵、温度计、循环系统等设备,确保环境稳定。

通过以上措施,可显著延长海鲜存活时间,降低死亡率,从而提高养殖效益。若条件允许,建议初期咨询专业水产养殖人员或设备供应商。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

推荐阅读

农业知识▪优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