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海鲜池怎么养海南螺的

           

海南螺丝(螺蛳)养殖需注意环境控制、苗种选择及日常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一、养殖环境要求池塘选择

- 面积3-20亩,池深1-1.5米,底质肥沃且淤泥较少,避免与同种贝类混养。老池塘需清理滩脚淤泥,可铺设碎石或网片增加底质适应面积。

水质管理

- 盐度10‰-30‰,pH值7.5-8.8,亚硝酸盐低于0.10ppm。保持水质肥活,通过投喂浮游植物(如红萍)和腐植质维持生态平衡。高温季节需增氧,缺氧时使用粒粒氧或泼洒底改液。

温度控制

- 最适生长温度20-25℃,15℃以下进入冬眠,30℃以上停止摄食。冬季需覆盖遮阳网,夏季注意增氧设备维护。

二、苗种选择与投放

苗种要求

- 选择尖短小膨大、壳带微刺、体圆顶钝的鲜活螺蛳,60-100粒/斤。避免使用受污染或病害的苗种。

投放方法

- 每亩放养20-30kg,均匀播撒于整理好的围网或池塘中。可搭配低价贝类(如小鱼虾)作为初始饲料。

三、日常管理措施

投喂管理

- 以浮游植物、腐植质为主食,搭配小鱼虾、贝类等。每日投喂2-3次,根据摄食情况调整投喂量,防止底泥发黑引发病害。硅藻含量低时需增加投喂量。

疾病防治

- 定期检查螺蛳活动,发现爬杆现象(浮肿足部)需及时增氧、换水。使用EM调水王等药剂调节水质,保持有益菌群优势。

密度控制

- 每亩密度控制在20-30kg,避免过度密集导致营养竞争。可套养鲢鳙鱼等捕食性鱼类控制螺蛳数量。

四、其他注意事项

季节管理:

海南夏季高温需加强增氧,冬季需防寒保温。台风季节注意加固围网,防止螺蛳逃逸。

收获管理:捕捞时采用“捕大留小”原则,保留优质螺蛳繁殖后代。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提升海南螺丝的养殖成功率,促进肉质肥厚、壳质嫩的螺蛳生长。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

推荐阅读

农业知识▪优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