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海鲜活体运输怎么暂养

           

海鲜活体暂养需模拟海洋环境,重点控制水质、温度、溶氧等参数,并减少运输和暂养过程中的应激。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暂养方法:

一、水质管理人工海水配制

- 用食用级海水盐按比例调配人工海水,需检测并调节pH值(通常为8.2-8.4)。城市自来水需除氯处理,可采用晾晒法(3-4天)或化学法(如硫代硫酸钠)。

- 配置时建议在充氧环境下进行,盐溶解效果更佳。

水质监测与维护

- 定期检测水温(18-21℃,特殊品种如鲍鱼需12-15℃)、溶氧量(≥5 mg/L)及pH值,使用活性炭、珊瑚沙等过滤杂质。发现缺氧时及时补充氧气,水质恶化需清理死亡个体并更换水。

二、温度控制

大多数海鲜适宜温度为18-21℃,但低温高盐品种(如鲍鱼、象拔蚌)需控制在12-15℃。高温会加速代谢和病害,低温可降低耗氧率。

采用加热器维持温度,冬季可配合制冷设备;夏季需注意防晒和通风。

三、溶氧保障

溶解氧需保持在5 mg/L以上,可通过增氧设备(如氧气泵)或循环水系统实现。换水次数建议每天1-2次,使用水循环系统过滤水质。

四、减少应激措施

运输前处理

- 捕捞后停食1-2天,排空消化道内容物,降低运输途中的耗氧量和粪便污染风险。

- 用淡盐水或专用海水精调节盐度至1.025-1.030(海水盐浓度),避免使用普通食盐。

运输与暂养环境

- 使用密封容器或网箱,保持水质稳定。短途运输可采用冰水浸泡保鲜。

- 暂养时避免强光直射,营造类似海洋环境(如添加海水晶、小石子模拟海底)。

五、其他注意事项

设备维护:

定期检查氧气泵、循环水泵及过滤系统,确保正常运行。

死亡个体处理:及时清除死亡海鲜,防止腐烂污染水质。

通过以上措施,可显著提高海鲜活体暂养的存活率,降低运输损耗。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

推荐阅读

农业知识▪优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