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设计的全部过程可分为以下核心步骤,结合了规划、设计、施工及维护等环节:
一、需求分析与功能定位明确使用场景 :确定休闲区、儿童游乐、宠物活动、园艺种植等需求。功能分区- 公共区:
入口、会客区,注重美观与仪式感。
- 私密区
:阅读角、冥想区,需利用绿篱或屏风遮挡。家庭成员需求调研 :是否需要遮阳区、烧烤台、秋千等设施。 二、场地测量与分析自然条件评估- 记录阳光路径,划分喜阳/耐阴植物种植区。
- 分析风向,避免风口设置座椅。
- 考察地形与排水,设计挡土墙或阶梯。
精确测量:标注建筑、水管、电线等固定设施位置,绘制平面图(手绘或CAD软件)。
三、风格选择与布局设计风格定位- 中式庭院:曲径通幽,搭配假山、竹影、水景。
- 日式庭院:枯山水、苔藓,简约禅意。
- 现代简约:几何线条、金属与木材混搭。
- 自然田园:不规则花境、木质栅栏,营造野趣。
功能区布局- 动线规划:主路径60-90cm、次路径30-50cm,材质可选石板/砾石/枕木。
- 视觉焦点:中心设置水景/雕塑/大型盆栽,利用借景手法扩展视野。
四、植物配置与景观打造植物选择- 根据光照条件搭配乔木(如枫树)、灌木(如绣球)和草本植物。
- 考虑养护成本与时间,优先选择耐旱/易维护品种。
景观元素- 水景设计:溪流、喷泉或池塘,增强空间活力。
- 地面铺装:使用天然石材、砾石或木板,强化风格统一性。
五、施工图绘制与预算施工图设计- 细化平面布局,标注尺寸、材料及家具位置。
- 制作效果图和动画视频(可选),直观展示设计效果。
预算编制- 根据材料、人工及设备成本制定预算清单。
六、施工与维护施工管理- 分阶段施工(基础、硬质景观、软质景观),确保质量。
- 协调建筑团队与景观设计师的配合。
后期维护- 定期灌溉、修剪、补植,保持植物健康。
- 检查设施设备运行情况,及时维修。
七、调整与优化根据使用反馈调整功能布局。
通过季节变化优化植物配置。
注意事项:
设计需与建筑风格、室内装修协调统一,预算控制贯穿全流程。建议初期多方案比选,后期逐步完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