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搞好水产养殖业发展,需从规划、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综合施策,具体措施如下:
一、科学规划与空间布局划定养殖区红线:通过规划明确重要养殖水域滩涂的保护范围,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将其与基本农田同等保护。
生态系统整合:在山水林田湖草复合生态系统中确定水产养殖空间布局,推动池塘养殖与生态沟渠、潜流湿地等协同发展。
二、技术升级与创新智能化管理: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水质、温度等参数的实时监测与精准调控,降低劳动力成本并提高存活率。
绿色技术应用:推广微孔增氧、循环水处理、生物修复等技术,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例如,微孔增氧可节约30%电费,综合技术可减少80%以上排放量。
良种培育与抗病性提升:通过基因编辑、抗病品种选育等技术,增强水产动物的抗病性和适应性。
三、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污染治理:拆除非法养殖设施,升级网箱养殖环保设备,推进尾水循环利用和达标排放。
生态平衡维护:定期清淤消毒池塘,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通过种植水草、投放有益微生物等方式改善水质。
资源循环利用:探索“鱼菜共生”“生态塘”等模式,实现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四、管理规范与产业链延伸标准化生产:制定水产养殖绿色操作规程,推广标准化池塘改造,提升整体养殖水平。
疫病防控:建立完善的水产疫病监测体系,规范用药并执行休药期规定,降低疾病发生率。
产业链延伸:发展水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及休闲渔业,打造从养殖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
五、政策支持与社会合作资金投入与科技支撑:加大财政和社会资本投入,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绿色养殖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
养殖模式创新:推广“降密度、调结构、转模式”等绿色健康养殖方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双赢。
区域协同发展:协调推进近海、内陆及远洋渔业开发,形成优势互补的养殖布局。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实施,可推动水产养殖业向现代化、绿色化、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