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择地势高、干燥、通风、向阳的场地,鸡舍需保持清洁卫生。 - 平养时使用育雏笼,笼底铺设干燥纸壳或报纸,便于清理排泄物。
设备与消毒
- 育雏器具(料盘、饮水器等)需用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等消毒24小时,饲养笼可用1%火碱溶液消毒。
二、温度管理分阶段调控
- 1-3日龄: 保持32-34℃,使用保温灯辅助,夜间注意保温。 - 4-7日龄
- 通过观察小鸡分布、精神状态、呼吸频率判断温度是否适宜,避免极端温差。
三、饲养密度分龄调整
- 1-2周龄: 每平方米饲养25-30只(平养),或45-55只(笼养)。 - 3-4周龄
- 推荐高架饲养,鸡粪远离鸡群,保持鸡舍通风良好,减少有害气体积聚。
四、饮水与开食管理饮水管理
- 出壳后12-24小时开始饮水,初饮可用18℃糖开水或温开水,配合含庆大霉素的饮水器预防疾病。 - 10日龄后调整至50-60%湿度,使用自动饮水器保证清洁。
开食管理
- 1-3日龄: 提供碎米、玉米混合饲料,每日6次,逐渐过渡到配合饲料。 - 4-7日龄
- 每天清理鸡舍,刷洗饮水和喂料器具,定期消毒。 - 雏鸡活动区域保持干燥,减少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疾病防控
- 疫苗接种: 7日龄内接种白痢疫苗,预防细菌性疾病。 - 日常观察
光照管理
- 1-3日龄提供24小时光照,4-14日龄16-19小时,15日龄后过渡至自然光。 - 使用白炽灯补光时注意光照强度与距离。
通风与排水
- 鸡舍保持通风良好,地面干燥,排水系统完善,防止潮湿引发疾病。
通过以上综合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小鸡成活率,促进健康生长。建议根据实际养殖环境调整管理方案,并定期咨询兽医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