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羊羊场消毒杀菌是预防疾病传播的关键措施,需结合环境、人员和废弃物管理综合进行。以下是具体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羊舍环境消毒
日常消毒- 机械清扫:
每日清理羊舍地面、粪便、污水等污染物。
- 化学消毒
:使用2%-4%氢氧化钠、10%-20%石灰乳、3%-5%漂白粉等消毒液喷洒天花板、墙壁、地面,重点处理粪坑、食槽等易污染区域。- 密闭空间消毒:舍内无羊时,用福尔马林熏蒸12-24小时(每立方米空间25-50ml),后通风24小时。
定期大消毒- 每周对羊舍整体消毒1次,每年2次针对炭疽等特殊病原体。
- 产房消毒:产羔前1次,产羔高峰期多次,产后1次。
二、人员与进出场消毒
人员防护:
入场人员更换鞋套、工作服,佩戴口罩,登记健康信息。
门卫消毒:出入口设置消毒池,喷洒2%-4%氢氧化钠或10%克辽林消毒液。
工具与设备:使用前后用70%-75%酒精、0.1%-0.05%新洁尔灭消毒,手术器械用1%-3%甲紫或过氧化氢冲洗。
三、废弃物处理
粪便消毒:采用生物热消毒法,在羊场外堆积粪便覆盖沙土发酵30天。
病羊尸体处理:用4%氢氧化钠浸泡麻袋片或草垫,或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后掩埋。
四、特殊场景补充
洪水淹没区域
:清除淤泥、粪便后,用漂白粉按1升水加2-5克消毒,封闭消毒6小时。饮水消毒:井水被污染时,按1立方米水加6-10克漂白粉消毒,封闭6小时后再使用。
五、注意事项
消毒剂选择:优先选用广谱高效消毒剂(如过氧乙酸、次氯酸钠),并确保低毒性和对羊只刺激性。
现配现用:消毒水需现配现用,避免重复使用导致效果下降。
通风要求:化学消毒后必须通风换气,确保残留药物浓度低于安全标准。
通过以上综合措施,可有效控制羊场病原体传播,保障羊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