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异位发酵床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温度管理发酵床的温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菌种、垫料高度、粪污中营养物质含量及翻耙机的翻耙效果等。
垫料高度越高,自然升温越快,但受翻耙机翻抛高度的限制,通常最高堆高为1.8米。
粪污的营养物质含量也会影响发酵效果,粪便与尿液的比例建议为4:6,避免使用水冲粪等稀释营养物质的方式。
水分管理垫料的水分含量对菌种分解能力至关重要,适宜的水分含量通常为38~45%,视季节或空气湿度进行适当调整。
需要定期补水,保持垫料湿润,同时防止外源水分进入发酵床,如雨水、饮用水等,以免影响菌种分解效率。
菌种管理选择适合的菌种,如“异位发酵床专用复合菌”,并按照说明书进行激活和使用。
每3-6个月添加一次菌种,每包菌种可接入30平方米垫料中,使用前需用温水激活24小时以上。
粪污处理粪污需进行水泡处理以降低干燥度,提高发酵效果。
通过喷淋系统将处理后的粪污定期喷洒到发酵床上,确保垫料含水量在40%~50%之间。
翻耙管理定期翻耙垫料,促进菌种与粪污充分接触,提高发酵效率。
翻耙深度应达到60-80公分,确保垫料中的氧气供应充足。
通风与防雨发酵床需要良好的通风条件,保证氧气供应,促进微生物分解有机物。
养殖舍应采取防雨措施,防止雨水进入发酵床,影响发酵效果。
垫料更新发酵床中的垫料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而损耗,需定期更换新垫料,保持发酵效果。
垫料更新时,需将旧的垫料摊开铺匀,并补充新的垫料和菌种。
日常维护定期检查发酵床的运行状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如垫料过湿、菌种活性下降等。
做好日常养护记录,根据养殖场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管理策略。
通过以上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异位发酵床的发酵效率,降低恶臭物质浓度,改善养殖环境,实现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