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午餐食用玉米引发幼儿对玉米生长过程的好奇,决定在自然角开展种植活动。
材料与工具准备
- 种子、花盆、土壤、肥料
- 浇水壶、铲子、手套等工具。
场地规划
选择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区域,设置种植区并配备观察记录工具(如记录本、水彩笔)。
二、种植实施阶段翻土与播种
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翻土、除草,体验劳动过程,并播种玉米种子,覆盖土壤后浇透水。
日常养护
- 定期浇水(每日一次),观察土壤湿度;
- 施肥促进生长,注意控制水量避免淹死。
环境探索
结合种植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如蚯蚓、蚂蚁)及自然材料(如石头、塑料),培养环保意识。
三、观察与记录阶段生长记录
幼儿通过观察玉米发芽、生长的变化,记录关键节点(如发芽时间、叶片长度),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图表制作
部分班级采用绘画与文字结合的方式,记录植物形态特征,例如用画笔描绘玉米的“手”和“衣服”。
问题解决
当玉米未发芽时,教师引导幼儿分析原因(如缺水、土壤问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四、收获与延伸阶段成熟观察
9月至11月玉米成熟时,幼儿参与收获活动,学习正确掰玉米的方法,感受劳动成果。
成果展示
通过图片、实物(如玉米棒)或故事形式展示种植过程,增强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跨领域整合
结合数学(如测量玉米高度)、语言(如描述植物特征)等学科,拓展活动内涵。
五、教育意义科学认知: 了解植物生长周期,掌握基本种植技能; 情感培养
社会交往:合作完成种植任务,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以上记录可根据实际活动调整,建议结合季节变化更换种植作物(如春季播种向秋季收获过渡),并定期更新观察记录形式以保持幼儿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