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结构调整何处去

2025-04-06 23:27

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的核心方向是通过优化种植布局、提升品种质量和延伸产业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体策略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调整种植区域

“镰刀弯”地区减面积

重点减少黑龙江、内蒙古等13个省冷凉、干旱、盐碱等非优势产区的玉米种植面积,计划到2020年减少5000万亩以上。该区域包括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玉米产量不稳定且生态脆弱,调整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

优势区保产能

巩固东北主产区(如黑龙江、吉林)等优势区域的产能,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品种改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二、优化种植结构

品种与品质提升

- 种植高产、抗逆性强、品质好的品种,如糯玉米、甜玉米等特色品种,或德美亚系列早熟品种向积温更高的地区转移。

- 推广籽粒直收技术,降低种植成本并提高产量。

多元化种植

- 部分调减区域发展青贮玉米(目标2020年达2500万亩)、鲜食玉米(1500万亩)等经济作物。

- 结合当地资源条件,发展大豆、马铃薯、杂粮杂豆等替代作物,实现粮豆轮作。

三、延伸产业链

发展深加工

鼓励将玉米加工成淀粉、油料、饲料等产品,提高附加值。例如,支持建设青贮玉米基地,配套饲料加工产业。

产业化与扶贫结合

通过政策引导,支持规模化种植基地和养殖场建设,将结构调整与扶贫攻坚相结合,优化区域农业布局。

四、政策与技术支持

完善基础设施

加强农田水利、抗旱排涝等设施建设,提升玉米抗灾能力。

技术培训与补贴

提供种植技术培训,推广高效种植模式,并对改种经济作物的农户给予补贴。

总结

玉米种植结构调整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促进农民增收之间找到平衡。通过“减面积、提品质、延链条、强支撑”综合措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