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择抗逆性强、丰产的杂交品种,种子需纯度高、发芽率高、净度高。 - 播种前进行大小粒分级,剔除秕、烂、霉种子。
土壤准备
-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地块,pH值控制在6-8之间。 - 移除杂草和残留物,深翻土地并结合基肥(如腐熟农家肥、复合肥)。
二、播种管理播种方式
- 采用穴播或直播,穴播行距65厘米、株距18厘米,播种深度5厘米,每穴播2粒种子。 - 直播时保持行距62厘米,株距18厘米。
播种时间
- 当地春玉米播种期集中在4月下旬至5月初,此时地温稳定在8-10℃时最佳。
配套技术
- 药剂拌种:使用20%福克悬浮剂或5.4%吡戊种衣剂防治灰飞虱、蚜虫,或辛硫磷防治地下害虫。 - 深松翻耕: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能力,促进根系生长。
三、苗期管理定苗与间苗
- 5叶期定苗,拔除弱苗、病苗,缺苗及时补苗。 - 7-8叶期控苗,矮化种植,减少养分消耗。
肥水管理
- 施基肥后追肥,重点补充氮、钾肥,促进生长。 - 保持土壤湿润,避免积水导致烂根。
除草与病虫害防治
- 定期清除杂草,减少养分竞争。 - 发现病虫害及时处理,如喷施生物菌剂或化学药剂。
四、中后期管理追肥与灌根
- 每10-15天追肥一次,配合灌根技术提高养分吸收效率。 - 使用“禾苗”牌等生物制剂调节土壤pH值,改善盐碱地。
调整种植密度
- 根据品种特性调整密度,耐密品种亩保苗3500-4500株,普通品种2600-3300株。
光照与通风管理
- 确保植株生长期间光照充足,避免阴雨天影响发育。
五、收获与储存收获时间
- 秋季收获,具体时间因品种和气候而异,通常在9-10月。 - 采用机械收割提高效率,减少人工成本。
储存与晾晒
- 收获后及时晾晒,避免受潮霉变。储存时保持通风干燥。
六、其他注意事项品种适应性: 根据当地气候调整品种,如东北春玉米需关注积温期。- 精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