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种青脚土鸡的养殖需要结合传统放养技术与现代管理方法,以下是综合技术要点:
一、养殖环境选择场地要求- 优先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山地丘陵或平原南坡,坡度不超过25度,背风向阳且视野开阔。 - 避免选择低洼地、悬崖峭壁或靠近交通要道的地方,以减少疫病传播风险。
配套设施
- 鸡舍需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00-250平方米,高2-2.5米,采用竹木或砖混结构,确保通风防潮。 - 配备砂坑供鸡砂浴,搭建遮阳棚或塑料大棚以应对不同天气。
二、鸡舍建设与消毒鸡舍搭建
- 利用现成房屋或简易棚架,改造时注意加固结构,屋顶设置天窗,墙根留通风口。 - 鸡舍跨度建议5米以上,采用尼龙网或竹木栅栏围栏,高度1.5-2米。
消毒措施
- 进雏前对鸡舍进行彻底清扫和日光暴晒,或使用化学消毒剂喷洒地面、墙壁及设备。 - 每周进行一次常规消毒,重点清理粪便和饮水器。
三、种苗选择与育雏管理种苗挑选
- 选择抗病力强、生长快的大种青脚鸡或地方品种(如三黄鸡、固始鸡),公鸡宜选择冠大、羽毛浓密的个体。 - 母鸡需产蛋率高、体型健壮,孵化出的雏鸡应活泼好动、绒毛密实。
育雏技术
- 采用育雏箱或大棚饲养,30-45日龄开始放牧,夏季30日龄、春秋45日龄、寒冬50-60日龄。 - 饲料以高蛋白配合饲料为主,搭配玉米、豆粕等粗粮,避免单一饲料导致营养不均衡。
四、放养管理与疫病防控放养密度与时间
- 根据场地面积调整密度,每亩不超过100只,避免过度拥挤。 - 生长期以放养为主,春秋季可逐步增加放牧时间,冬季育雏4-5周,夏季缩短至3周。
疫病防治
- 从出雏开始接种鸡马立克氏疫苗,定期进行免疫接种。 - 加强粪便监测,发现异常及时隔离治疗,保持养殖环境清洁卫生。
五、饲料与营养补充基础饲料
- 以粗粮(玉米、大豆)为主,搭配昆虫幼虫或预混料,改善营养结构。 - 饲养中可适当添加维生素C、电解质等添加剂,减少运输应激。
营养均衡
- 避免过量使用蛋白质饲料,采用“荤素搭配、定时饲喂”的原则。 - 育雏期可补充葡萄糖、电解多维C等物质,促进成活率。
六、其他注意事项品种改良: 可结合本地土种与优良品种杂交,培育适应性更强的地方品种。- 记录管理
通过以上综合管理措施,可有效提升大种青脚土鸡的养殖效益和肉质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