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养土鸡养殖防疫程序需结合其生长周期特点和养殖环境,制定科学、针对性的免疫和预防方案。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防疫程序要点:
一、免疫程序1日龄- 出壳后24小时内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肌肉或皮下注射),该病潜伏期短,无有效治疗手段。
2-5日龄
- 预防沙门氏菌感染,使用头孢、磷霉素钙等敏感抗生素,配合维生素D3和鱼肝油促进骨骼发育。
7日龄
- 接种新城疫及传支二联多价冻干苗(新支120),同时可接种流感疫苗(新支流法四联苗更佳)。
14日龄
- 点滴法氏囊疫苗(弱毒苗),通过肠道免疫预防小肠球虫病和细菌性肠炎。
21日龄
- 再次接种新支二联苗,强化免疫效果。
鸡痘疫苗
- 夏秋季重点接种,可同步进行或间隔9天,采用2倍量加强免疫。
二、疾病预防措施环境管理
- 保持鸡舍清洁干燥,定期消毒饮水器、食槽及棚舍,减少病原菌滋生。
- 育雏期注意控温保湿,预防霉菌感染引发的腺肌胃炎、球虫病等。
药物预防
- 根据生长阶段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泰乐菌素、阿奇霉素)和抗病毒药物(如华草新克)。
- 饲料中添加大蒜素、中草药提取物等天然免疫增强剂。
健康监测
- 每日观察粪便、精神状态及呼吸情况,及时隔离病鸡并消毒环境。
- 育雏期重点关注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感染症状,早期使用开口药和抗生素控制。
三、特殊注意事项疫苗选择: 优先选用正规厂家生产、抗逆性强的疫苗,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产品。 免疫调整
季节性预防:夏季重点防范蚊虫传播的疾病(如新城疫、传支),冬季需预防呼吸道感染。
通过以上程序和措施,可有效降低散养土鸡的发病率,保障养殖效益。建议定期咨询兽医,根据实际情况优化防疫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