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鸡养殖规程可分为以下核心环节,综合多个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场址与鸡舍建设场址选择
- 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通风透气、阳光充足、无污染源(如荒山、果园)的场地,场与场间距需≥200米。
- 背风向阳的布局可降低热应激风险,地表植被丰富有利于自然觅食。
鸡舍设计
- 采用简易钢结构或砖木结构,坐北朝南,确保采光和通风。棚舍高度2-3米,跨度5-10米,配备饲料槽、饮水器、取暖设备等。
- 避免使用低洼地或湿地,若需圈养,地面可铺设干草或木屑。
二、品种选择与苗种引进品种特性
- 优先选择抗逆性强、肉质鲜美、产蛋量高的地方品种,如三黄鸡、崇仁麻鸡等。
- 肉用型鸡种适合规模化养殖,兼用型鸡种兼具经济性和适应性。
苗种检疫
- 从正规种鸡场引进雏鸡,需隔离观察4-7天,确认无传染病后方可合群饲养。
三、饲料管理营养配比
- 育雏期(0-6周龄):以高蛋白、易消化的雏鸡饲料为主,搭配维生素和矿物质。
- 成长期:过渡到玉米、豆粕等粗粮为主的自配饲料,添加青绿饲料(如青菜、牧草)降低成本。
- 产蛋期:增加钙和蛋白质含量,确保饲料新鲜。
饲料储存与投喂
- 饲料需存放在干燥通风处,定期清理槽口,避免霉变。采用少量多餐原则,育成期可增喂配合饲料。
四、疾病防控免疫接种
- 按免疫程序定期接种禽流感、新城疫等疫苗,建立防疫档案。
- 病死鸡需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对养殖环境消毒。
日常监测
- 观察鸡群精神状态、食欲、粪便,发现异常及时隔离治疗。
- 警惕鼠害、虫媒感染,保持圈舍清洁卫生。
五、环境管理温湿度控制
- 夏季通过通风、遮阳降温,冬季配备取暖设备维持30℃以上。
- 湿度控制在60%-70%,避免潮湿引发疾病。
活动空间保障
- 提供足够的活动场地(每平方米≤10只),设置围栏防止走失。
- 放养期搭配牧草、昆虫等天然饲料,促进运动和消化。
六、养殖密度与收获密度控制
- 育雏期每平方米饲养15只,成长期降至10只/平方米,避免过度拥挤。
- 自繁自养可降低养殖成本,但需控制规模防止管理难度增加。
收获与销售
- 根据土鸡生长周期(约18-24个月)选择合适时机屠宰,确保肉质鲜嫩。
- 可结合品牌建设,拓展销售渠道。
以上规程需结合当地气候、地理条件灵活调整,建议养殖初期咨询专业兽医或养殖户,逐步积累经验后再扩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