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产后消炎的针剂使用方案有多种,具体的用药量和效果可能因猪场实际情况和母猪的具体状况而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用药建议:
第一天:板蓝根1支10毫升 + 氨基比林2支(人用的) + 2支地塞米松(人用的) + 青霉素2支(400万单位),另加维生素C2支。
第二天:黄芪多糖2支 + 头孢2支,另加2支维生素B2。
第三天:土霉素2支 + 鱼腥草2支 + 头孢2支。
第一瓶: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 + 鱼腥草3支(10ml/支) + 林可霉素3支(10ml/支) + 地塞米松1支(5ml/支) + 青霉素3支(160万单位/支) + 缩宫素3支(1ml/1支)。
第二瓶:10%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 + 葡萄糖酸钙2支(20ml/支) + 5支VB12(1ml/支) + 1支复合VB(10ml/支)。
第三瓶:甲硝唑注射液300ml。
产后第二天注射20%长效土霉素10ml。
产后三天连续打针,每天一针,使用头孢和鱼腥草等成分。
产后太保针(进口头孢 + 鱼腥草)。
硫酸头孢喹肟注射液,打一针可以管7天。
根据母猪的具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消炎方案,如母猪的体质、产程情况、是否有难产等。
注意消炎药物的使用剂量和频率,避免过量使用导致母猪产生抗药性。
结合拌料消炎,如使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可以持续提供消炎效果。
观察母猪的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母猪顺利恢复健康。
这些方案都有一定的消炎效果,但具体效果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验证。建议养猪人在实际操作中结合本场情况,咨询兽医或专业技术人员,制定最适合的消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