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产后两天以后发抖可能有多种原因,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及建议:
母猪在生产过程中或产后几天体温会相对升高,属于正常现象。体温偏低时,母猪可能会出现厌食、打哆嗦,甚至呕吐。
缩宫素的作用也可能导致母猪产后发抖。
母猪在生产过程中会消耗大量体力,尤其是产程时间长的母猪。过度疲劳和剧烈疼痛可能导致身体发抖。
建议在饲料中添加营养补充剂,如母畜太保和多维太保,以帮助母猪恢复体能。
如果母猪在产后消炎不当,可能会发烧,体温升高也会导致全身发抖。
可以使用产后太保针进行消炎,或者使用头孢和鱼腥草进行消炎和退烧。
在秋冬季节,如果圈舍温度较低,母猪在生产后可能会因为身体寒冷而发抖。
建议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如使用保温设备,确保母猪在哺乳期间不会着凉感冒。
缺钙也可能导致母猪发抖,尤其是血钙不足时。母猪表现为全身打哆嗦,有时还会发出嚎叫声。
建议给母猪肌注维丁胶性钙或葡萄糖酸钙,并补充钙磷添加剂、骨粉和鱼粉。
产后疼痛或其他蹄病问题也可能导致母猪发抖。可以使用止痛药物如氟尼辛葡甲胺和头孢噻呋钠进行治疗。
如果母猪除了发抖外,还出现其他症状,如高热、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等,可能是疾病感染,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详细检查。
建议:
首先测量母猪的体温,确保其处于正常范围内。
如果体温正常,主要考虑是否因体力消耗过大或保暖不足导致发抖,采取相应的保暖和营养补充措施。
如果体温升高,需及时进行消炎和退烧治疗。
如果怀疑缺钙,应及时补充钙剂并进行观察。
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联系兽医进行详细检查和诊断,确保母猪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