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虾和螃蟹混养是一种值得尝试的养殖模式,但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管理。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技术和管理要点:
水质管理初期水位:刚放苗时水位控制在50厘米,早期不加水,待河蟹养殖22天后,水体透明度普通为30~40厘米,适合投放南美白对虾苗。
水质调节:养殖前期不换水,后期根据水质状况适量换水,每次换水10~15厘米。保持水质清新,避免过肥。
增氧:定时开启增氧机,保持水体中较高的溶解氧,防止缺氧现象。
饵料投喂前期饵料:虾苗放养前投喂小杂鱼鱼糜,放养后投喂南美白对虾颗粒饲料,早期日投喂量为虾体重的10~15%,分三次投喂。
后期饵料:养殖后期日投喂量为虾体重的5%,分四次投喂,不再单独投喂河蟹饵料。
病害防治预防措施:养殖过程中以预防为主,1.6米水位时,10天泼一次生石灰,每亩2千克。
水质监控:后期要特别关注水质透明度和溶氧,如水质透明度下降,建议以微生物调理为主,例如复合芽孢、复合乳酸菌等。
苗种放养河蟹放养:每亩投放扣蟹2000~2500只,规格80~120只/千克,放养前用生石灰消毒。
南美白对虾放养:每亩投放南美白对虾苗2万尾,规格4万尾/千克,放养时水温应保持在19℃左右。
养殖管理混养密度:建议每亩投放三万对虾和四百只左右的青蟹,注意控制投放密度,避免过度拥挤。
水草管理:保持投喂区无水草,及时清理进入投喂区的水草,以减少河蟹对虾苗的损伤。
收获与效益收获时间:前期以养螃蟹为主,待螃蟹褪壳3次左右投入虾苗,后续根据虾的数量及时打捞,避免虾过多。
经济效益:通过合理的养殖管理,南美白对虾和河蟹的混养模式可以实现较高的亩收益,有案例显示亩收益可达16000元左右。
建议
技术学习:在混养过程中,应多学习相关养殖知识,以便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解决。
管理细致:混养对管理要求较高,需特别注意水质、饲料投喂和病害防治等方面。
观察与调整:定期观察虾蟹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养殖策略,确保两者都能健康生长。
通过以上技术和管理措施,南美虾和螃蟹的混养模式可以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