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至中秋(气温18-30℃)为最佳期,此时泥鳅摄食旺盛。
操作步骤- 清除水田或养殖池中的障碍物(如木桩、水草)。
- 将炒熟的米糠、麦麸等作成硬性饵料,撒在食场或水草密集区。
- 泥鳅上饵后,快速下网收网,起捕率较高。
二、诱捕法自然诱捕- 饵料诱捕:
在稻田或养殖池中放置煮熟的牛羊骨头、蚯蚓或混合饲料,泥鳅会因气味聚集。
- 环境诱捕
:在进水口或水草密集区设置捕捞袋,内放树叶、水草和饵料,利用泥鳅的趋暗和趋食性。药物辅助:使用茶枯、巴豆等药物驱使泥鳅聚集,但需控制药量并留出逃生水面。
三、干塘法操作步骤:排干稻田或养殖池水,划分区域并挖排水沟,泥鳅会集中到排水沟内。
注意事项:需耐心等待泥鳅钻入洞穴,避免扰动导致逃逸。
四、其他技巧天气选择:晴天操作效果更佳,可减少泥鳅逃逸。
工具改进:使用带有诱饵的浮筒或竹篓,方便定位和收捞。
后续处理:捕捞后及时清理体表黏液,放入清水中暂养1-2小时后再转移至养殖缸。
注意事项泥鳅易受惊吓,操作需轻柔,避免过度翻动水体。
养殖前需对容器或池塘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病原体感染。
通过以上方法,可高效捕捉泥鳅并安全入缸,为后续养殖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