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店里养殖海鲜需要综合考虑水质管理、温度控制、溶氧供应和疾病预防等多个方面。以下是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水质管理人工海水配制- 运抵的海鲜需剔除死亡或病害个体,用清水冲洗后通过晾晒(3-4天)或化学去氯(如硫代硫酸钠10公斤水加1克)处理。
- 配制人工海水时,需用浓缩海水或固体海水素调配至合适盐度(如鲍鱼、象拔蚌18-20‰,其他鱼类15-22‰)。
水质监测与调节
- 使用盐度计(建议三根校准后取平均值)和温度计定期检测盐度和水温。
- 酸碱度(pH值)需控制在7.8-8.4之间,可通过磷酸二氢钠和碳酸氢钠调节。
- 溶解氧需维持5mg/L以上,低于3mg/L需增加增氧设备或换水频率。
二、温度控制多数海鲜适宜温度为18-21℃,但鲍鱼、象拔蚌等特殊品种需12-15℃。
夏季需防止水温过高(可通过遮阳、增氧设备降温),冬季需保温。
三、溶氧与循环系统配备增氧泵和循环水设备,确保水中溶解氧充足。
每天换水1-2次,使用过滤系统清除杂质和死亡个体。
四、疾病预防与维护日常管理
- 清洁过滤系统,避免细菌滋生。
- 发现死亡或病害个体需立即清理。
应急处理
- 若溶解氧不足,可通过放氧管或增加换水频率改善。
- 水质恶化时,需使用硫代硫酸钠或高锰酸钾消毒。
五、其他注意事项盐度测量: 使用玻璃盐度计时需注意温度影响,建议测量水位30cm以上。 设备维护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提升海鲜存活率,降低养殖损耗。建议根据具体养殖品种调整管理方案,并参考专业资料进一步优化环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