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对虾在海鲜缸中需注意以下关键环节,结合不同养殖模式和技术要点进行综合管理:
一、水质管理水质参数控制- pH值:
维持7.8-8.5,确保虾类生理活动正常
- 溶解氧
:稳定在5mg/L以上,可通过增氧设备(如微孔曝气)实现- 透明度:保持30-40cm,便于观察水质和虾类活动
- 盐度:根据品种调整,通常控制在24‰左右
水质调节与维护- 定期更换底层水(每周1次)
- 使用生石灰(70-80kg/亩)消毒池底,配合溴氯海因等消毒剂
- 通过增氧机维持水体富氧环境,促进虾类蜕壳和生长
二、喂食管理饲料选择与投喂
- 基础饲料: 使用配合饲料或冰鲜小杂鱼(1公斤配合饲料折用2.5公斤小杂鱼) - 投喂策略
- 每日分2次投喂,早晚各一次,避免白天高温时投喂
- 根据虾体大小调整投喂量,体长每增加0.5cm增投0.3-0.5公斤
- 优先投放在水质较好、溶氧充足的水域
喂食技巧- 使用浮游生物或人工培育藻类(如丝藻)维持水体生态平衡
- 避免过量投喂导致水质恶化,出现浮肿虾时需暂停投喂
三、环境优化池塘设计
- 深度1.5-2米,底面倾斜向排水口,便于排水和清理
- 面积根据养殖规模调整,工厂化养殖池可达400-600㎡/个
- 进排水系统完善,防止病原生物入侵
日常管理
- 每天检测水质,及时调整增氧和换水频率
- 每隔一周投入生石灰杀菌,防止病虫害
- 保持水质清洁,避免野杂鱼和敌害生物混入
四、其他注意事项虾苗选择: 选择活力强、体色鲜艳(不透明深红色)的亲虾,雌雄比例4:1 繁殖管理
疾病预防:定期消毒养殖设备,发现异常行为(如拒食、浮肿)及时隔离治疗
通过以上综合管理措施,可有效提升对虾在海鲜缸中的成活率与养殖效益。